其實,板大問題只有兩個:
1、哪些資料放進備審效益最大
2、國內有哪些好的國立科大
分述如下:
一、備審資料:
板大只要站在大學校系評審的角度想就很清楚了,最想招來怎樣的學生?
用功:高職在校成績
興趣:相關大學科系寒暑營隊+大學預修學分
積極:班級社團幹部
努力:校內外得獎
能力:證照+專題或作品
關懷社會:志工證明
自我定位明確且符合校系目標:自傳+讀書計畫
這些都是盡可能要放在備審中的,至於板大所提校外花錢的活動,坦白說,一則國內知名度不足,二則瀏覽相關網頁,感覺像是遊學團,類似留學體驗之類的活動,對評審而言,屬於泛夏令營類,除非剛好是吊車尾最後一個名額,板大和其他考生,在統測、其他備審資料、校系自訂考試(面/筆試),內容品質得分又都剛好完全相同(機會很小),才有可能列入考量,更何況花費還不小(報名費還小事,之後的花費呢?)
對板大更重要的是,除非板大已確認今生學業職業的目標,否則,板大應是視統測成績,才會決定甄選申請的校系,那就很難客製化(針對特定校系準備)
EX)即使板大決定以會計科系為目標,就算統測考到700分,願捨台科企管、北科經管而去讀雲科會計?
所以,我會建議
1、證照的部分,能有一張會計丙照+一張電腦軟體網頁資訊的丙照+其中一張乙照(會計或軟體網頁資訊)+英檢(有中級複試以上最好)
2、專題及校外競賽的部分,可能的話,參加教育部中學生網站小論文競賽,即使所寫的內容,與未來申請的科系無關也無妨,畢竟是政府單位主辦
3、班級及學校幹部盡量爭取擔任,社區、社服等志工也可用課餘盡量參加
4、開始瀏覽自己有興趣的校系系網,看看課程規劃部分,才有利寫出讀書計畫
說些題外話,這幾年協助一些網友的讀書計畫,多數人,都是沿用10年前一路傳下的版本,大一加強基礎、大二探索專業、大三強化專業、大四準備考研究所,就這樣半頁四小段,然後可能寫出四頁要參加甚麼社團甚麼活動培養甚麼關係,把「讀書」計畫寫成了「課外活動」計畫,被大學評審朋友譏為「遊學團板讀書計畫」,上大學成了遊玩為主、讀書為輔,就是很糟糕的範例
另一個少放進備審的,就是一堆小人頭的團體照,自己在上面畫個小紅圈代表自己,大學評審朋友說,上網路隨手也能抓下三、五百張,印成七、八十頁當備審,誰會當真?
二、商管群好的國立科大,也很簡單,就看登記分發最低錄取分數來排就好,歷年學長姐都排的好好的,而且,就像前面說的,統測考到700分,即使立定志向朝會計發展,幾人能捨台科企管而就雲科會計?(至少,心裡會掙扎很久吧)
一般而言(無惡意,純就分數論),依序是台科、北科、雲科、北商技、高第一、高應、中科(原中技)、虎科、勤益、屏商技、高海、屏科
至於介紹,板大可自行參閱技訊網或各校校網即可
參考看看
以下文章來自: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611122105066